蘆筍的介紹
蘆筍屬百合科,多年生宿根植物。蘆筍又叫“石刁柏”、“龍須菜”等。原產于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,至今歐洲、亞洲大陸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帶仍有野生種。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,17世紀傳入美洲,18世紀傳入日本,20世紀初傳入中國。世界各國都有栽培,以美國最多。中國栽培蘆筍從清代開始,僅100余年歷史,在沿海地區各大城市郊區零星栽培,當地鮮銷。蘆筍被稱為“蔬菜之王”的蘆筍營養價值最高,因而,蘆筍已成為保健蔬菜之一,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采用蘆筍為主要原料的抗癌藥,保健品 。 中國栽培蘆筍從清代開始,僅100余年歷史,在沿海地區各大城市郊區零星栽培,當地鮮銷。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臺灣省的蘆筍外銷量逐年增多,到80年代臺灣省的蔬菜出口量占總物資出口量的舉足輕重的地位,而蘆筍的出口量在蔬菜中首屈一指。1980年臺灣省的出口量為7.64萬噸蘆筍罐頭,冰凍蔬菜僅為6.15萬噸。臺灣省蘆筍罐頭的出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70%以上。80年代后,臺灣省由于蘆筍品質不佳,種植蘆筍經濟效益有所輕視。因而種植面積逐年下降,到1987年蘆筍罐頭出口量僅為1.21萬噸,以年23.1%的速度遞減。由此,國際市場蘆筍緊俏。從1984年開始,這種形勢促使中國福建、河南、陜西、安徽、四川、天津等地市大規模地發展蘆筍生產。到2007年栽培面積達到172萬公頃,特別是山西省擁有蘆筍種植的兩個明星基地,即永濟市30萬畝黃河灘涂蘆筍種植基地和世界自營白蘆筍面積之最(10000畝)的河津市和平農場有限公司,處在蘆筍的最佳生長帶(南北緯30~40度之間)的得天獨厚優勢使山西成為全國蘆筍主要生產基地。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有資料顯示,山西蘆筍曾經連續兩年列全國產量、出口量首位和全省農產品出口第一位。山西生產的蘆筍90%以上銷往歐盟、日本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、澳門地區。山西省蘆筍罐頭和速凍產品年生產能力已達到全國的50%,占世界貿易量的30%以上,在全國蘆筍生產和出口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蘆筍的營養價值
1.蘆筍所含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質量均優于普通蔬菜,而熱量含量較低。
2.蘆筍中含油適量的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B3,綠色的主莖比白色的含有更多的維生素A,有限鈉飲食的人應該避免用罐裝蘆筍。因其含有大量的鈉。
3.蘆筍中還含有較多的天門冬酰胺、天門冬氨酸及其他多種舀體皂甙物質。天門冬酰胺酶是治療白血病的藥物。因而,蘆筍已成為保健蔬菜之一。
蘆筍的食用效果
1.抗癌之王
蘆筍中含有豐富的抗癌元素之王—硒,阻止癌細胞分裂與生長,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,甚至使癌細胞發生逆轉,刺激機體免疫功能,促進抗體的形成,提高對癌的抵抗力;加之所含葉酸、核酸的強化作用,能有效地控制癌細胞的生長。蘆筍對膀胱癌、肺癌、皮膚癌等有特殊療效,并且幾乎對所有的癌癥都有一定的療效。
2.清熱利尿
對于易上火、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來說,蘆筍能清熱利尿,多食好處極多。
3.食材良藥
經常食用可消除疲勞,降低血壓,改善心血管功能,增進食欲,提高機體代謝能力,提高免疫力,是一種高營養營養保健蔬菜。
4.促進胎兒大腦發育
對于懷孕的產婦來說,蘆筍葉酸含量較多,經常食用蘆筍有助于胎兒大腦發育。
蘆筍的食用禁忌
1.痛風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。2. 蘆筍雖好,但不宜生吃,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,而且應低溫避光保存。3.蘆筍中的葉酸很容易被破壞,所以若用來補充葉酸應避免高溫烹煮,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用微波爐小功率熱熟。
蘆筍的選購
無論哪種蘆筍,選購時新鮮最要緊。選購蘆筍,以全株形狀正直、筍尖花苞(鱗片)緊密、不開芒,未長腋芽,沒有水傷腐臭味,表皮鮮亮不萎縮,細嫩粗大者為佳。蘆筍尖端生長力茂盛,產地采收時就必須趁著晨光尚弱,收割夜里剛冒出土的蘆筍,動作要快,不然一見陽光,蘆筍拚命生長,老了,纖維化了,口感就差了。
蘆筍的儲存
同樣道理,新鮮蘆筍的鮮度很快就降低,使組織變硬且失去大量營養素,應該趁鮮食用,不宜久藏。如果不能馬上食用,以報紙卷包,置于冰箱冷藏室,應還可維持兩、三天。另外,用約5%濃度的食鹽水,燙煮1分鐘后,撈置于冷水中,使之冷卻,是為殺菁,殺菁后放在冰箱中,也可維持兩、三天不致腐壞、老化。不過,最理想還是鮮買鮮吃。
用蘆筍做菜的小技巧
蘆筍的品質要求:以鮮嫩整條,長12~16厘米,粗1、2~3、8厘米,呈白色,尖端緊密,無空心、無開裂、無泥沙者質佳。宜與蘆筍搭配的食材